首页 网络 > 看新闻 > 正文

“黄金坑”后放量大涨 调整是否一步到位?

2月4日,原定于2月14日上映的《荞麦疯长》宣布撤档。早些时候,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发布消息取消《乔乔的异想世界》2月12日的上映计划,李现主演的影片《抵达之谜》也发声明退出情人节档期。

据公开消息,原本定档元宵节及情人节档期的影片曾达15部。其中包括奥斯卡颁奖季热门电影《小妇人》、奇幻爱情电影《我在时间尽头等你》、日本漫改电影《海兽之子》等。

沪上大部分影院自除夕起歇业。一家位于热门商圈的影院经理告诉第一财经,对于即将到来的情人节档,他保持谨慎观望,“回暖是需要时间的。”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4日,2020年票房累计22.4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月5日全国影院单日分账票房有所回暖,截至14时为2.6万元。

眼下,摆在院线和影院面前的最大问题是不确定。影院何时恢复正常观影环境,重新开张之后放映什么影片,如何恢复市场信心,如何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观影体验,吸引观众重新走进影院,也是从业者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网络暂不会取代影院

在资深电影发行人吴鹤沪印象中,2003年“非典”期间,上海地区几乎没有影院暂停营业,但看电影的人很少,两个人包场的情况比较多见。今年疫情之下各方反应迅速,影院经营紧急“刹车”,有效控制病毒传播。

事实上,即使没有此次疫情影响,部分影院的经营也在承压中前行。自2015年后票房飙升,影院数量激增,竞争白热化,租金水涨船高,经营成本逐年攀升已经令不少影院压力倍增。吴鹤沪向第一财经表示,虽然这些年整体票房绝对数字提高,但相对数字下降。所谓相对数字是指观众的上座率、场均人次、单厅票房产出,单个影院的票房比例。“大部分电影只有少部分人看,大部分观众看少部分电影,电影院也同样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各个影院都在通过优化服务,发展周边业态的方式改善经营,增加新的营收渠道。

不过受疫情影响,往日经营状况不错的影院面临着新的难题。“影院停业,但租金不停,影院还是在持续支出,员工工资也是很大一块成本。”前述影院经理表示。目前,他们正等待影院所在商圈发布租金减免等措施,以减轻影院停业期间的运营压力。

除了停业之外,《囧妈》突然转战线上首映,让院线从业者陷入忧虑,传统院线和网络平台对观众的争夺,在这一特殊情境下被迅速放大。节前多家院线联名抵制《囧妈》线上首播,也能够看出传统院线的焦虑和不满。影院经理普遍担忧,如果多部院线电影效仿此举将网络播映作为首要阵地,电影院的存在就会显得多余。

不过,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看来,《囧妈》的线上首映能够给影片提供新的发行思路,在院线之外还可以寻找其他的分销渠道,但暂时不会产生颠覆性影响。

石川向第一财经指出,上世纪80年代,就有论调认为电视普及之后电影消亡,互联网兴起时又有人提出网络大电影要取代院线,但这些情况都没有出现。“网络大电影的收购价格和分账模式决定了它是低成本的运营,从制作品质而言,暂时不会对主流院线影片构成有力竞争,只是会造成一部分观众群分流。”

至于《囧妈》转战网络所引发的争议,石川认为不是所有院线电影都适合网络播出,也不是所有电影都能够卖出这样高昂的价格。“基于徐峥的品牌号召力,影片本身的质量等方面考虑,平台才愿意出资6亿多元收购,但全年有多少部电影可以卖到这样的价格?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走这条路,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走。不能冒然下结论——网络取代影院,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

在吴鹤沪看来,电影的本质是为大银幕而生:“自百年前电影诞生以来,就是需要特定的声音、光线,几百个人坐在一个空间内,在大银幕上共同观看的艺术。”也正是基于大银幕观看电影的独特魅力,他认为传统影院不会轻易消失,“画面、音响、效果,银幕上的呈现和居家观看的感受不同,去电影院看电影是一种仪式、一种社交、一种人文艺术的体验,直到今天,全球还有100多个电影节仍然在持续推广和延续着电影文化。”

展望市场回暖

可以预知的是疫情过后,春节档的头部大片会重新考虑适合的档期,观众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消费习惯需要一定的恢复过程。石川认为,虽然此次疫情对影院影响较大,但不必对未来情形过度悲观。2018年末,国家电影局发布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电影院银幕总数达8万块以上”,并给予相应的现金资助,这意味着宏观政策层面对传统院线利好;另一方面,疫情结束之后,市场、消费层面都会出现反扑,看电影仍会是必要的娱乐选项。

回溯2003年的情形,在“非典”时期,同样也有不少电影撤档、延期,广东珠江院线曾一度靠连放两个月《指环王2》艰难度日。但是,影院惨淡经营的状况在暑期档初现逆转。《黑客帝国2》《新扎师妹2》《海底总动员》《双雄》等影片扎堆上映,“非典”过后,一家位于广州的影院售票处排起长龙,黄金时段几乎每个影厅满座。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回暖,贺岁档的《手机》斩获5600万元票房,成为年度冠军,《天地英雄》等影片也创造佳绩,全年总票房首次突破10亿元。

2020年的全年票房是否会因为疫情而出现下跌,要看政策杠杆是否会发挥作用。针对疫情蔓延,上海推出一系列企业减负政策,缓解中小企业压力。在石川看来,从国产片片源来看,供应量不会短缺;另一方面,如果电影局发挥杠杆调节作用,在暑期档、国庆档给进口大片多留一些空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助力票房回暖。

对于前述影院经理而言,目前最大的利好是分账大片暂时还未进入中国市场,这意味着今年的票房收入还有回旋余地。梳理2020年有可能引进中国内地成为票房主力的影片,大致包括奥斯卡奖热门影片《1917》、迪士尼真人公主电影《花木兰》、漫威的《黑寡妇》、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信条》、《速度与激情9》等。这些影片如能够顺利引进,将和延期的春节档国产电影等头部影片一同成为票房增长的主力。

“市场规模还在,消费者需求依然旺盛,大盘只是遭遇暂时性和局部性的挫折,即便总体票房较去年有所下降,也不会影响整体走势。”石川说。2月4日,原定于2月14日上映的《荞麦疯长》宣布撤档。早些时候,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发布消息取消《乔乔的异想世界》2月12日的上映计划,李现主演的影片《抵达之谜》也发声明退出情人节档期。

据公开消息,原本定档元宵节及情人节档期的影片曾达15部。其中包括奥斯卡颁奖季热门电影《小妇人》、奇幻爱情电影《我在时间尽头等你》、日本漫改电影《海兽之子》等。

沪上大部分影院自除夕起歇业。一家位于热门商圈的影院经理告诉第一财经,对于即将到来的情人节档,他保持谨慎观望,“回暖是需要时间的。”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4日,2020年票房累计22.4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月5日全国影院单日分账票房有所回暖,截至14时为2.6万元。

眼下,摆在院线和影院面前的最大问题是不确定。影院何时恢复正常观影环境,重新开张之后放映什么影片,如何恢复市场信心,如何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观影体验,吸引观众重新走进影院,也是从业者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网络暂不会取代影院

在资深电影发行人吴鹤沪印象中,2003年“非典”期间,上海地区几乎没有影院暂停营业,但看电影的人很少,两个人包场的情况比较多见。今年疫情之下各方反应迅速,影院经营紧急“刹车”,有效控制病毒传播。

事实上,即使没有此次疫情影响,部分影院的经营也在承压中前行。自2015年后票房飙升,影院数量激增,竞争白热化,租金水涨船高,经营成本逐年攀升已经令不少影院压力倍增。吴鹤沪向第一财经表示,虽然这些年整体票房绝对数字提高,但相对数字下降。所谓相对数字是指观众的上座率、场均人次、单厅票房产出,单个影院的票房比例。“大部分电影只有少部分人看,大部分观众看少部分电影,电影院也同样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各个影院都在通过优化服务,发展周边业态的方式改善经营,增加新的营收渠道。

不过受疫情影响,往日经营状况不错的影院面临着新的难题。“影院停业,但租金不停,影院还是在持续支出,员工工资也是很大一块成本。”前述影院经理表示。目前,他们正等待影院所在商圈发布租金减免等措施,以减轻影院停业期间的运营压力。

除了停业之外,《囧妈》突然转战线上首映,让院线从业者陷入忧虑,传统院线和网络平台对观众的争夺,在这一特殊情境下被迅速放大。节前多家院线联名抵制《囧妈》线上首播,也能够看出传统院线的焦虑和不满。影院经理普遍担忧,如果多部院线电影效仿此举将网络播映作为首要阵地,电影院的存在就会显得多余。

不过,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看来,《囧妈》的线上首映能够给影片提供新的发行思路,在院线之外还可以寻找其他的分销渠道,但暂时不会产生颠覆性影响。

石川向第一财经指出,上世纪80年代,就有论调认为电视普及之后电影消亡,互联网兴起时又有人提出网络大电影要取代院线,但这些情况都没有出现。“网络大电影的收购价格和分账模式决定了它是低成本的运营,从制作品质而言,暂时不会对主流院线影片构成有力竞争,只是会造成一部分观众群分流。”

至于《囧妈》转战网络所引发的争议,石川认为不是所有院线电影都适合网络播出,也不是所有电影都能够卖出这样高昂的价格。“基于徐峥的品牌号召力,影片本身的质量等方面考虑,平台才愿意出资6亿多元收购,但全年有多少部电影可以卖到这样的价格?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走这条路,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走。不能冒然下结论——网络取代影院,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

在吴鹤沪看来,电影的本质是为大银幕而生:“自百年前电影诞生以来,就是需要特定的声音、光线,几百个人坐在一个空间内,在大银幕上共同观看的艺术。”也正是基于大银幕观看电影的独特魅力,他认为传统影院不会轻易消失,“画面、音响、效果,银幕上的呈现和居家观看的感受不同,去电影院看电影是一种仪式、一种社交、一种人文艺术的体验,直到今天,全球还有100多个电影节仍然在持续推广和延续着电影文化。”

展望市场回暖

可以预知的是疫情过后,春节档的头部大片会重新考虑适合的档期,观众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消费习惯需要一定的恢复过程。石川认为,虽然此次疫情对影院影响较大,但不必对未来情形过度悲观。2018年末,国家电影局发布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电影院银幕总数达8万块以上”,并给予相应的现金资助,这意味着宏观政策层面对传统院线利好;另一方面,疫情结束之后,市场、消费层面都会出现反扑,看电影仍会是必要的娱乐选项。

回溯2003年的情形,在“非典”时期,同样也有不少电影撤档、延期,广东珠江院线曾一度靠连放两个月《指环王2》艰难度日。但是,影院惨淡经营的状况在暑期档初现逆转。《黑客帝国2》《新扎师妹2》《海底总动员》《双雄》等影片扎堆上映,“非典”过后,一家位于广州的影院售票处排起长龙,黄金时段几乎每个影厅满座。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回暖,贺岁档的《手机》斩获5600万元票房,成为年度冠军,《天地英雄》等影片也创造佳绩,全年总票房首次突破10亿元。

2020年的全年票房是否会因为疫情而出现下跌,要看政策杠杆是否会发挥作用。针对疫情蔓延,上海推出一系列企业减负政策,缓解中小企业压力。在石川看来,从国产片片源来看,供应量不会短缺;另一方面,如果电影局发挥杠杆调节作用,在暑期档、国庆档给进口大片多留一些空间,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助力票房回暖。

对于前述影院经理而言,目前最大的利好是分账大片暂时还未进入中国市场,这意味着今年的票房收入还有回旋余地。梳理2020年有可能引进中国内地成为票房主力的影片,大致包括奥斯卡奖热门影片《1917》、迪士尼真人公主电影《花木兰》、漫威的《黑寡妇》、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信条》、《速度与激情9》等。这些影片如能够顺利引进,将和延期的春节档国产电影等头部影片一同成为票房增长的主力。

“市场规模还在,消费者需求依然旺盛,大盘只是遭遇暂时性和局部性的挫折,即便总体票房较去年有所下降,也不会影响整体走势。”石川说。

标签: 黄金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