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市 > 正文

“代理退保”骗局存风险 银保监会出手了

疫情期间又有人玩起“代理退保”骗局。这一行为隐藏至少三种风险:失去正常保险保障风险、资金受损或遭受诈骗风险、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针对疫情期间的“代理退保”骗局,银保监会也出手了!

4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公告称,近期监管部门收到反映,一些个人或社会团体以牟利为目的,通过网络平台、短信等方式发布“可办理全额退保”信息,以怂恿、诱导等手段让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事宜,并以此收取消费者高额手续费,主要涉及传统寿险、健康险等人身保险产品。

银保监会表示,此类行为不仅扰乱保险市场正常经营秩序,而且最终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此,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下称“消保局”)提醒消费者:要警惕“代理退保”的风险隐患,根据自身需求谨慎办理退保,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1

三大风险

消保局指出,“代理退保”行为隐藏至少以下三种风险:

一是失去正常保险保障风险。

为牟取利益,一些从事“代理退保”的个人或团体冒充监管部门或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进行虚假宣传,称消费者所购保险产品“存在欺诈行为,已有多名消费者投诉”或“继续持有保单将蒙受经济损失”等,挑唆、怂恿不明真相的消费者终止正常的保险合同,使消费者丧失风险保障。消费者未来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将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的风险。

二是资金受损或遭受诈骗风险。

某些“代理退保”行为并非真正为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是以牟利为目的。退保前要求消费者支付高额手续费或缴纳定金,退保后诱导消费者“退旧投新”,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或其他公司保险产品以赚取佣金。部分组织还利用其所掌握的消费者银行卡及身份证复印件等,截留侵占消费者退保资金,甚至有不法团伙诱导消费者参与非法集资,一旦落入骗局,消费者资金损失难以挽回。

三是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一些从事“代理退保”的个人或团体打着“维权”幌子获取消费者信任,并与消费者签订所谓的“代理维权服务协议”,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涉及消费者隐私的敏感信息。除“代理退保”外,有的组织还从事信用卡套现、小额贷款业务,消费者个人信息资料存在较高的被泄露或被不法分子恶意使用的风险。有的组织甚至在消费者想终止“代理退保”协议时,采用极端手段骚扰消费者,迫使其再次投诉。

2

三点提示

通过投诉反映问题、提出诉求,是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正当手段,但一旦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则可能会对行业经营造成不良影响,最终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为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消保局提醒广大保险消费者:

一是充分考虑自身保险需求,谨慎办理退保。

保险产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不同的人身保险产品其保障范围、缴费方式等有所差异。消费者退保后如想再次投保,由于投保年龄、健康状况等变化,可能会面临费率上涨、被拒保等风险。消费者应了解所购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保障功能、除外责任和退保损失等重要信息,根据自身风险保障需求,谨慎衡量是否有必要终止保险合同。尤其要慎重对待所谓“退旧投新”“高收益”产品等宣传,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防止上当受骗。

二是注意保护个人重要信息。

保单是重要的金融单据,包含重要个人信息,消费者要注重保护个人隐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不要将银行卡、身份证、保险合同等重要单证轻易转交他人,以免被非法使用,蒙受损失。如果受到不法侵害,应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保护自身权益。

三是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

消费者如果对保险产品有疑问或相关服务需求,可以直接通过保险公司公布的官方维权热线或服务渠道反映诉求;也可以通过拨打12378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等方式,向监管部门反映。

3

事件回顾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此前调查了解到的情况,自2018年底以来,不断有社会团体利用百度搜索、短信、淘宝、抖音、小红书、闲鱼等渠道,频频向消费者发布“可在全国任意地区的任意保险公司办理任何险种的全额退保业务,100%退保成功,安全快速”的虚假消息。

他们还打着“专业保险维权”的名义,煽动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事宜,开展保险“恶意投诉全额退保代理”(下称“恶意投诉”)业务。这些社会团体中有保险中介人员、有保险公司离职业务员,也有律师。

去年7月,《国际金融报》记者接触到一位散播“承办全款退保险”信息的发布者,该人士承诺100%退保,但要收取四成手续费。(详见:代理承诺“可全国100%全额退保”?别天真了,全是套路、骗局!)

此后,《国际金融报》记者又通过多方搜集信息,总结出该团体的大致获利链条,主要分几步:

首先,该团体利用百度搜索、淘宝、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广泛散播“恶意投诉”消息,以利益分成的方式拉拢离职业务员提供“客源”;

然后,通过接触客户,了解经过,鼓动客户直接向监管单位投诉,并要求客户在获得全额退保承诺前不得与保险公司沟通;

同时,他们均与客户事先签署委托协议,并收取500元至2000元不等定金,也有的需要用身份证件/保单/银行卡作为抵押;

紧接着,指导客户用话术引导被诉人作出不利陈述,比如“我2016年在你那买的那款保险,当时你返还我多少钱,我有点忘记了,我朋友也要买,想了解一下”,以电话录音、微信截屏、拍照钓鱼取证。

下一步就投诉公司、施压监管。

记者注意到,投诉内容均有模板,投诉理由也很专业,并利用法律政策,倒逼监管部门向公司施压。

一旦满足投诉诉求,“成功案例”被迅速转发宣传,公司退款短信等也会作为成功案例来招揽新业务。

记者还了解到,有部分离职业务员在同业上岗,也会引导客户“撤旧投新”。

去年以来,广东、广西、四川、河南、湖北等多地监管局陆续发布了防范“代理退保”骗局的风险提示。银保监会也于去年9月向人身险公司下发了相关函件,试图摸底“代理退保”产业链,业内人士预计,专项治理方案将很快落地,届时“恶意投诉”行为将得到严格控制。

今年2月中旬,针对疫情期间“代理退保”骗局重现现象,厦门银保监局再次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谨慎退保,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利益。

标签: 银保监会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