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齐聚申城再掀创新大潮,“文创上海”为企业发展助推加速-每日速读

近日,首届“文创上海”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文创大赛”)决赛在德必世纪WE剧场举办。本届文创大赛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市科委指导,市文创办主办,市文促会、黄浦区文创办、德必集团、第一财经承办。

51家企业从400多家报名企业中突出重围晋级决赛圈,通过讲述创业故事、分享创新项目,争夺35个获奖名额。国内参赛企业来自上海、北京、厦门、苏州等城市,也有国外企业慕名参加。4月26日的颁奖礼上将揭晓最终获奖名单,并举行数字文创暨元宇宙产业联盟(上海)成立仪式。


(相关资料图)

打造平台助力创业 关注文创热点赛道

根据2023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工作会议发布的数据,2022年,文创产业占上海全市GDP的13%左右,文创从业人员人均产出达170万元人民币。2023年,上海将加大文创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趋势研究,培育数字文创新业态,跑出跨界发展“加速度”。

发展文创产业,企业是主体,人才是关键,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条件。通过建立文创大赛这一平台,可以汇聚人才、汇聚资金资本、汇聚信息、汇聚政策,为中小企业的腾飞夯实基础。

多年来,随着文创企业交流平台的不断成熟,企业的亮眼表现和拳头产品所受关注与日俱增。上海市文创主管部门对文创企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本届文创大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文创领域创新创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围绕“文创上海 聚力未来”主题,本届文创大赛设置了数字科技及元宇宙、未来生活方式、原创内容生产传播三个赛道。这三大赛道也是上海目前重点布局的产业方向,众多文创企业入场,在市场中检验创新成果,寻找最新机遇。

这届大赛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文创企业。这些企业在理念、技术、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等多个领域各有所长。

决赛企业里多家都来自数字和元宇宙赛道,应用了最新的技术。不少参赛企业的创业核心团队成员都来自世界知名高校。

上海已经成功孕育了一批优秀的企业,从携程、米哈游、B站(BILIBILI)、小红书到美团点评等等,上海始终秉承着对创新、创业的包容,并保持对企业发展周期全过程的关注与扶持。随着文创大赛一届届持续举办,将会见证新一轮的”独角兽“企业涌现。

为文创企业成长做些实事

德必集团是本届大赛的承办单位之一。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德必集团董事长贾波表示,能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的组织承办工作,为优秀文创企业向前走“搭舞台,做嫁衣”,是德必的荣幸,也是德必服务并陪伴企业一同成长的创业初心。

作为文、科创产业服务商,德必很早就开始探索通过赛事,搭建平台,做好服务配套,对接资源,为中小企业发展助力。通过2016年首次举办的ICF(国际社群节)和2021年开始举办的外滩创客大会,德必不断积累经验,了解产业大势和企业所需。

“文创上海”创新创业大赛工作营

决赛过后,4月19日,“文创上海”创新创业大赛工作营在上海举办,部分获奖企业受邀参与本次工作营。活动旨在更有效地为初创企业提供创业经验分享,化解困难、提升市场竞争力。五位创业导师受邀与获奖企业结成创业交流辅导工作小组。据了解,企业代表结合自身发展难题,提出需求并获得导师团的建议,导师围绕行业和国内外杰出案例为企业提供参考。从资本对接、战略指导、品牌推广到人才引荐等多方面的问题,通过工作营,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痛点。据悉,今后工作营将形成长效机制,深入企业发展全周期中,常态化地提供问题诊断、资源对接等创业支持辅导服务。

结合本次大赛中众多企业的表现,贾波认为,文创大赛可以给企业搭建展示平台。而大赛通过组织工作营,则可以为企业创业路径“把脉”,提供实实在在的建议。有的企业在技术与应用场景的关系上构建尚不成熟,有的企业技术领先但商业模式还比较单薄,有的企业文创产品有非常好的故事,但在实际运作推广当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因此,为企业设立创新创业大赛工作营,引入行业专家、投资专家、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管理者等,并与顶级商学院合作,为文创企业提供支持,帮助他们获得投资资金、资源支持、思想交流和创业辅导,显得格外重要。

城市更新与文创产业发展互相促进、双向创造

参加本届文创大赛的企业中,有一些来自德必园区。近年来,德必始终致力于为企业成长提供综合的支持服务平台。从针对入驻企业员工业余生活与社交的“美好生活节”、亲子教育培训等,到对接政府的行业政策讲座、企业财务培训、人才、品牌市场等专业的交流社群等,德必规定旗下园区每年必须做到至少48场社群活动,目的就是要帮助入驻企业解决后顾之忧,从引入政策、资源服务企业发展,到面向白领提升生活幸福指数,帮助企业留住人才,德必将服务全方位覆盖。

德必城市更新项目:德必上海书城WE

德必的发展,不仅深耕企业服务与产业发展,更深入到上海城市更新的进程中。德必在选择项目实施改造的时候有两个原则。一是要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能够催生出文创企业群的底层条件,二是传承历史文脉、改造老旧建筑,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产业的生命周期可能只有几十年,城市、建筑的生命周期却长达半个世纪到一个世纪。“城市空间的更新是发展的表象,底层在于产业的变化,究其根本,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动促进城市的进步。城市是一个生命体,建筑、产业、企业和人都是‘城市的细胞’,会不断地相互作用,从文创产业发展到城市更新,是双向创造的过程。”贾波说。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