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全球速看:“华龙”腾飞  创新为翼(科技群英绘·最美科技工作者)


(相关资料图)

(一)今年三月二十五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随后,海外第二台机组也顺利投运。这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为了这一天,总设计师邢继始终憋着一股劲。

(二)一九九〇年,二十六岁的邢继被派往建设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那时,我国核工业起步不久,大到压力容器,小到一根电缆、一颗螺丝钉,甚至连符合标准的钢筋水泥都只能进口。邢继暗下决心自主研发。

(三)自主创新之路充满挑战。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专家们曾围绕安全壳设计方案争执不下。单层安全壳更易成,双层安全壳更可靠,选哪个?“做技术,要做就做最好的。”华龙研发设计团队毅然选择了攻关。

(四)经过反复讨论、做大量试验,双层安全壳设计方案成功落地。这让“华龙一号”可以应对九度地震烈度,成为目前世界最安全的核电站之一。更自主、更经济、更安全,“华龙一号”成为中国为世界贡献的第三代核电优选方案。

(五)“华龙一号”建设还打破了“首堆必拖”的魔咒。因为坚持自主研发设计,遇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解决,“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建福清核电五号机组,创造了设计变更平均处理周期仅一天半的奇迹。

(六)“国际上首堆建设用时均超过一百个月,我们用时六十八点七个月”,邢继自豪地说。七百余项专利技术、一百二十多项应用技术软件……坚持自主创新,让中国核电从“跟跑”到“并跑”,“华龙一号”成为又一张“国家名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科技工作者奋力攻关,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以连环画的形式生动讲述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创新的故事,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合作推出“科技群英绘”栏目。今天,本刊首推“最美科技工作者”系列,聚焦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深情表现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编者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18日 08 版)(责编:赵竹青、陈键)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标签: 科技工作者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