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上做文章,找到农业减碳新路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条农业减碳技术路线。通过对现有减碳方法的优化,将秸秆制成生物炭后还田,同时将其间产生的生物气、生物油进行能源替代,有望使我国粮食生产实现碳中和,同时能够提高作物产量,降低活性氮和大气污染物排放。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以世界9%的耕地养育了世界22%的人口。中国的粮食生产对于全球粮食安全以及气候变化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资料图】
我国粮食生产如何实现碳中和,如今有了一条新路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以下简称南土所)颜晓元研究员团队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清华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等国内外十余家研究单位,结合生命周期法和大数据分析,评估了我国三大主粮作物生产过程的固碳减排潜力以及碳中和实现路径。
他们创新性地提出一条农业减碳技术路线,通过对现有减碳方法的优化,将秸秆制成生物炭后还田,同时将其间产生的生物气、生物油进行能源替代,有望使我国粮食生产实现碳中和。相关研究近日刊发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食品》。
亟须控制粮食生产中的碳排放
确保粮食安全、应对温室气体排放所引起的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挑战。
“农业是一个重要的碳排放行业。从全球来看,农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总排放量的比例超过11%。在我国,这一数字约为8.3%,这还不包括化肥生产所消耗的大量能源排放的部分。”上述论文通讯作者颜晓元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碳中和进程中,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必不可少。
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包括反刍动物消化道排放的甲烷,畜禽废弃物处理过程中排放的甲烷和氧化亚氮,稻田排放的甲烷,氮肥施用排放的氧化亚氮,以及农机作业、灌溉过程中的能耗排放等。
“农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大多不是二氧化碳,这些气体可以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管理措施来实现大幅度减排。比如反刍动物排放的甲烷,可以通过改变饲料结构、添加甲烷抑制剂、提高生产效率等措施来减少。”在颜晓元看来,更值得关注的,是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尤其是甲烷和氧化亚氮,它们的热量捕获能力很强。
“单位重量的氧化亚氮对热量的捕获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98倍,单位重量的甲烷对热量的捕获能力是二氧化碳的34倍。所以要加强对粮食生产中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控制。”颜晓元说。
“我国三大主粮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年总产量分别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0%、18%和21%。三大主粮作物生产过程中,每年碳排放总量相当于6.7亿吨二氧化碳,占所有农业生产碳排放量的50%。”上述论文第一作者、南土所研究员夏龙龙介绍,其中稻田甲烷排放占比38%,氮肥生产施用占比45%,土壤固碳仅能抵消总碳排放的8%。
减排与固碳多项措施并行
为了减少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科学家们尝试了不少办法。颜晓元表示,有团队通过减少肥料用量、优化肥料结构、施用新型肥料和抑制剂,来抑制农业土壤的氧化亚氮排放,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
对化学氮肥的优化管理就是粮食生产碳减排的方法之一。“化学氮肥可以增加土壤生产力,助力粮食增产,它间接供养了全球48%的人口。但氮肥的生产过程要消耗很多能源,且用到农田里会排放氧化亚氮。”颜晓元说,对此,科学家们通过多种方法控制氮元素排放,一是测量土壤肥力精准施肥;二是抑制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三是通过缓控释肥,让氮肥缓慢释放,以满足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
优化稻田灌溉是粮食生产碳减排的又一法宝。“种植水稻时,稻田持续淹水,土壤中的产甲烷菌会与有机肥料、作物根系分泌物和动植物残体等相互作用,产生大量甲烷。”颜晓元介绍,目前国内外也有团队采取水稻覆膜栽培、埋设地下排水管道等方式,减少稻田甲烷排放。
农业土壤有一个潜力,就是固碳,即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让土壤中的有机碳尽量减少分解,继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秸秆管理是土壤固碳的关键。“要释放稻田土壤的碳汇潜力,需要加大有机物料的投入,例如秸秆还田,但秸秆还田会导致甲烷排放增加。如果以二氧化碳当量计,我国目前稻田秸秆直接还田导致的甲烷增排量远大于其变为土壤有机碳的固碳量。”颜晓元说。
在此次研究中,科研团队在收集整理国内外众多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采用传统的固碳减排措施,比如增加秸秆还田比例,同时优化氮肥优化管理并采用稻田间歇灌溉,仅能将总碳排放从6.7亿吨降低至5.6亿吨。
“主要原因在于稻田秸秆还田对甲烷排放的促进效应远大于固碳效应。”夏龙龙解释。
秸秆高效利用或成减碳新路径
如何找到一种既能固碳,又能减少碳排放的方法为粮食作物生产的碳中和提供一条技术路径?团队将研究聚焦到秸秆碳化为生物炭后还田。
“目前三大主粮作物每年产生6.24亿吨秸秆。如果把秸秆做成生物炭还田,可以改良土壤,使土壤蓬松,增加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保持能力,让土壤中的碳长期留存在土壤里,降低碳分解的速度,增加土壤碳量。”夏龙龙介绍,将秸秆制成生物炭的过程中,秸秆会被热解,生成惰性碳。同时,生物炭可以促进稻田中甲烷的氧化,从而减少甲烷的排放,并促进氧化亚氮转化为氮气。
但将秸秆加工为生物炭并不能让粮食生产的碳减排一蹴而就。团队经过测算发现,如果将秸秆碳化为生物炭还田,同时配以氮肥优化管理和稻田间歇灌溉,能将总碳排放从5.6亿吨降低至2.3亿吨,减排幅度高达66%,但仍然无法实现碳中和。
“从固碳的角度,现在需要开发效率更高的方法。”颜晓元指出关键所在。秸秆加工为生物炭的过程,还有额外馈赠,那便是生物气、生物油等副产物。“目前已经有项目将生物气、生物油添加到其他物质中,进行纯化发电。”夏龙龙介绍,团队经过测算发现,每年将三大作物产生的72%的秸秆制成生物炭,再收集其间产生的生物气和生物油进行能源替代,仅后者就可以减少3.3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生物炭还田的固碳效果,三大主粮作物生产中,碳排放量可以从2.3亿吨减少到-0.4亿吨,实现从碳源到碳汇的转变,从而实现碳中和,同时能够提高作物产量,降低活性氮和大气污染物排放。
“这项研究最大的价值,是为农业碳中和的实现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和借鉴模式。”夏龙龙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未来,我国的农业碳中和还需破解哪些难题,如何挖掘农业碳中和潜力?
颜晓元认为,目前生物炭的生产成本还比较高,而且秸秆回收有季节性,要调动企业积极性,平衡经济收益与生产成本;同时要开发轻便化的生物炭加工装备,使生产出的炭能迅速还田,生产过程产生的能源,能够被合理利用。
颜晓元建议,未来,还可以尝试评估碳足迹,推进节能降耗和使用清洁能源,实现全产业链的碳减排;同时,优化和集成已有农业减排固碳技术措施并形成区域示范,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建立农业低碳补偿机制,推动将农业生产活动纳入碳减排与碳交易框架体系。
(责编:王震、陈键)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标签: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养老金去年末现身9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榜_每日热闻
美股周二收高 区域性银行板块走高丨美股连线
阿根廷宣布重返南美洲国家联盟
排行
精彩推送
- 日本黄金零售价格近日涨至历史新高-全球微资讯
- 权威部门话开局 | 9组数据看更加开放的中国
- 养老金去年末现身9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榜_每日热闻
- 美股周二收高 区域性银行板块走高丨美股连线
- 最新消息:世界水日 中国水周 | 守护生命之源 节水护水从我做...
- 秸秆上做文章,找到农业减碳新路
- 阿根廷宣布重返南美洲国家联盟
- 国家队四季度现身20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
- 中信证券:看好ChatGPT类应用在交互、搜索、服务、医药、金融...
- 微资讯!美联储召开议息会议 是否继续加息成焦点
- 阿富汗地震已致邻国巴基斯坦3人死亡 天天热讯
- 环球热点!2022年北京市市场总消费额同比下降4.9%
- 微速讯:三部门:增加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担保即提”和“即购...
- 全球热头条丨截至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8.5%
- 央行在香港发行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中标利率为2.20%
- OPPO刘作虎:影像每年研发费用超过10亿人民币
- 今日精选:工信部通报55款APP(SDK)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
- 两部门:推动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扩面提质
- 天天时讯:拉加德:欧元区银行流动性和资本充足 对银行有信心
- 全球播报:电动自行车头盔领域首个强制性国标将于7月实施
- 瑞信170亿美元债券一夜清零 市场信心再遭冲击?丨就市论市
- 环球观焦点:银保监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
- 焦点讯息:邹成伟:安踏净利润下滑 体育用品行业竞争激烈
- 进口游戏版号“提早”发放 日韩IP占多数|当前报道
- 银保监会:2022年四季度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29981件 占投诉总...
- 环球快看点丨东莞发布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将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
- 互联网电商概念火热 跨境电商交易会意向成交额超40亿美元 C...
- 国企混改:主业净利润考核成燃眉之急 环球今日讯
- 【当前独家】拼多多发布业绩报告:第四季度营收398亿元不及预...
- 4月1日起广深港高铁增开62列跨境高铁列车|天天播报
- 瑞信172亿美元债务 “清零” 机构损失惨重 欧美银行股20日重挫
- 世界微动态丨银河证券:海外黑天鹅事件对A股的冲击不大 专注...
- 监管逼近医美赛道 家用美容仪或酝酿新一轮涨价 天天热消息
- 总投资23亿元 西藏旁多引水工程开工建设-全球热消息
- 智飞生物发布2022年报:自主产品增长稳健 全球讯息
- 瑞银和瑞信合并后将是什么样?
- 美国银行业危机持续发酵 第一共和银行股价继续暴跌-每日速递
- 市场波动性加大 结构性机会强化|就市论市_天天最新
- 中小盘指基抢“风口” 多家公募集中布局|当前速读
- 东方财富交易软件一度宕机,公司回应:需与技术部门确认具体...
- 聚焦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 业界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_世界实时
- 金价盘中站上2000美元!距历史前高一步之遥
-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会即将举行 外方代表积极参会释放积极...
- 86家创新型企业签约入驻雄安新区-全球动态
- 路畅车通、人享其行 农村公路见证乡村发展巨变 天天亮点
- 如果美联储持续加息 银行业还有系统性风险吗?
- 农业农村部: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全球今日报
- 人造神经成功“复制”大脑多感官整合功能 最资讯
- 天天观点:我国稳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 气候变暖将大幅削弱湿地温室气体“汇”功能
- 欧股全线走高 瑞信暴跌近56%丨欧股连线 看热讯
- 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输电通道开建 天天百事通
- 天天热讯:美股在线旅游近5日升1.4% 五一国内外酒店预订量火...
- 天天热议:2023无锡“国际月”暨国际赏樱周启动仪式举行
- A股限售股解禁一览:126.87亿元市值限售股今日解禁-全球热消息
- 我国将为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定“标尺”
- 焦点快播:主板首批注册制IPO企业启动发行 专家:打新需适应...
- 辽宁今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微资讯
- 华泰证券:消费稳健复苏,建议关注高景气珠宝_世界时快讯
- 优化产业结构 注入发展动力|当前滚动
- 去年我国支付体系运行平稳
- 西气东输累计输气量超八千亿立方米
- 3月份27款进口游戏过审 专家称版号发放趋于稳定-天天最新
- 最新消息:财政部:2023年将完善税费支持政策,着力纾解企业困难
- 拼多多:公司仍然处于成长期,还没有达到稳定期 热门看点
- 聚焦国际合作与共同发展 2023亚太金融论坛在京举行 天天热议
- 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
- 全球最资讯丨财政部:完善税费支持政策,着力纾解企业困难
- 即时看!1个城市消费中心 7个地区活力消费圈 昌平区...
- 世界播报:轨道交通助力“京津冀”高质量发展
- 小米投资物联网公司格物科技|世界快播
- 环球关注:绿氢电解槽迎招标热潮 1-2月出货量已超去年全年丨...
- 强化科技赋能 海关总署助力跨境电商新业态量质双升
- 京津冀地区开辟铁水联运国际贸易新通道
- 即时:“拥抱数据 共赢未来” 第四届联合国世界数据论坛聚焦...
- CPO概念异动拉升丨就市论市
- 环球播报:海关总署:助力粤港澳加快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
- 热头条丨海关总署:去年23项措施能够保留的都将保留,还将研...
- 世界看热讯:海关总署:加快出台新时期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
- 海关总署:将优化海外仓申报流程,服务企业进一步扩大出口_天...
- 海关总署回应集装箱空箱数量增加 全球信息
- 瑞士政府 “亲自上阵” 瑞银30亿元瑞郎拿下瑞信 每日看点
- 中智咨询:国内科创环境逐渐向“科创投入和效率并重”转变
- 机构策略:建议关注业绩确定性和低估值方向丨有看投+_环球热文
- 储能消防迎来发展机遇 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 承诺转卡可获投资收益 健身消费现新型“理财陷阱”
- 央行副行长宣昌能:中国金融资产投资和避险属性将更加凸显
- 世界热头条丨欧股全线下挫 瑞信上周累跌21%丨欧股连线
- 美联储等六家全球主要央行宣布提高常设美元互换安排的流动性...
- 3月LPR维持不变:1年期3.65% 5年期以上4.3% 每日信息
- 每日热门:超预期降准能否打开A股新一轮上涨窗口?|晨会博弈
- 焦点快报!140家券商2022年“成绩单”出炉 营收净利双双下滑超两成
- 农业农村部:全国春播粮食已完成3.6% 进度同比基本持平
- 2022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发布
- 当前播报:为保护长江上游珍稀鱼类 渝昆高铁一跨过沱江
- 头条:我科学家在铜矿中发现两种新矿物
- 当前速递!云南发现新记录植物大花舟翅桐
- 世界快播:银行业危机暴露美国弊政恶果
- 热门看点:微软股价周涨12.4% 办公软件AI鏖战正酣 | 从华...
- 新动态:扎根沃土掘“黑金”,冲向“云端”数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