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中国智慧企业发展报告》发布 制造业创新案例最多

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我国在深化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着智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迈进。而随着国内智慧企业建设实践案例不断涌现,中国企业联合会开展了2019年全国智慧企业建设创新实践案例的申报工作,并累计收集到168份案例。

基于这些案例,在12月17日举行的2019中国智慧企业发展论坛上,中国企业联合会正式发布《中国智慧企业发展报告(2019)》(下称《报告》)。

从行业来看,此次收集的智慧企业案例覆盖了各行各业,其中制造业创新案例最多,占比达37.4%,超过排名第二行业数量的一倍。可见,制造业企业对于智慧化转型迫切程度最高,探索力度也最大。

《报告》对制造企业生产领域的智慧化覆盖范围按照设备、单元、产线、工厂、企业五个程度进行细分,可以看到企业智慧化的全局协同程度尚不高。制造企业中超过一半企业的智慧化转型仅覆盖到单元至产线的程度,覆盖到工厂的不足五分之一,覆盖全企业的更少,有约十分之一的企业尚停留在单个设备的改造。整体而言,制造企业的智慧化探索尚处于单点试验或者小范围应用阶段,全局协同程度有待提升。

从企业规模来看,根据不同规模企业的转型特点,《报告》将企业分为领军型大企业、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

其中,领军型大企业布局智慧化转型较早,已基本完成企业内部数据集成,正在推动企业间数据集成和利用数据做智能化运营,最领先的大企业甚至把IT部门独立,向外输出智慧化解决方案。大中型企业基本完成信息化升级和自动化改造,正着手推动管理信息系统与生产自动化的集成以实现企业内部数据打通、自由流动和可视化应用。相比于大中企业,小微企业在人才、资金、技术与管理等方面都较为落后。

再从智慧企业的实践成效来,《报告》显示,价值创造、降本增效、产品升级、安全生产四方面成效均有体现,但降本增效最多,四分之三的企业都通过智慧化转型实现了明显的降本或增效,且多数有具体的量化数据。

《报告》提出,整体来看,现阶段我国企业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基础仍显薄弱,这是制约我国企业智慧化转型的核心问题。此外,企业还面临投入产出不平衡、供需能力不匹配、规模效应不显现、安全问题待解决等问题。建议企业夯实基础、优化工艺、软硬配套、打通数据、依托平台、培养人才,加快推进智慧化转型。(本报记者 杜雨萌)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