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发布毕业生就业报告 名校毕业生去哪儿就业?
这段时间,不少“双一流”高校陆续发布了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1076万人,比上年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新春刚过,2月6日国家发改委发文指出,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今年就业工作重中之重。毕业生的动向备受社会关注。
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梳理了多所知名高校的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现:受疫情影响,这些高校毕业生出国深造人数受到冲击,境内深造人数稳步增长;在就业选择方面,毕业生中产生了灵活就业等就业新业态;在地域选择上,非一线城市、基层就业成了毕业生的新选择。
毕业生出国深造减少,灵活就业成新选择
2020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校的出国留学比例普遍有所下降。
从近几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就业质量报告来看,2019年,北大毕业生出国(境)留(求)学人数为1155人,比例为14.79%;2020年出国(境)人数为1084人,下降至13.34%;2021年,该人数下降至793人,比例下降至8.17%。其中,本科生出国(境)人数从2019年的30.01%降至18.90%。
清华大学2019年毕业生的出国(境)比例为15.3%,2020年降至9.6%。2021年,该人数进一步降至517人,相比于两年前已经“腰斩”,比例降至6.9%。
如今,不少知名高校的出国深造比例都降至一成甚至一成以下。例如,北京理工大学2021届本科生整体深造率为64.31%,出国(境)深造率为10.77%;东南大学2021届本科生境内升学占比48.26%,境外留学率为10.53%;上海交通大学校本部2021届毕业生国内深造比例为25.32%,出国(境)深造比例为 8.91%;南开大学2021届毕业生有523人选择境外升学,仅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16%;东北大学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出国(境)留学占4.8%。
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新兴就业形态正在涌现。
国际劳工组织2016年发布的报告——《世界非标准性就业:理解挑战、塑造未来》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经历了从标准就业到非标准就业的转变,世界各国非标准就业正在普遍化。
“一般来说,非标准就业是指‘标准雇佣关系’范围之外的工作,分为四种类型,即临时性就业、非全日制工作、临时介绍所工作和其他多方雇佣关系、隐蔽性雇佣关系和依赖性自雇就业。非标准就业的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给劳动世界带来的改变。”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授岳昌君说。
在今年众多高校的报告中,“灵活就业”成了非常有存在感的一项数据。
据悉,南京大学2021年本科毕业生中,灵活就业人数为218人,占比7.01%;上海交通大学校本部2021届本科毕业生灵活就业人数为241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7.57%;华东师范大学非公费非师范生本科毕业生中灵活就业比例为11.9%,硕士生中灵活就业比例为3.07%,博士生中灵活就业比例为4.14%。
另据北京大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自2003年开展的全国调查显示,在毕业生去向结构中,“单位就业”占比都在50%以下。相反,“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其他灵活就业”等非标准就业占比呈总体上升趋势,成为高校毕业生必须面对和接受的就业形式。
国家重点行业单位受青睐,基层就业增多
从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趋势来看,“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已成为越来越多名校大学生认可的就业方向。从不少高校就业质量报告也能看出,到国家重点行业、重点单位,以及到中西部地区、基层就业的人数正在逐年增高。
例如,西安交通大学2021届毕业生共计8993人,毕业生到国家重点行业及重点单位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56.29%,其中到国资委直属骨干央企、重要科研机构就业人数占21.76%;上海交通大学校本部毕业生赴国防科技单位及部队就业共342人,比2020 年增加32人,近5年校本部毕业生赴国防科技单位及部队就业人数总计1139人,呈逐年增长趋势;北京交通大学在2021届签约毕业生中,到国家重点领域(信息技术、轨道交通、建筑、金融、电力、军工行业)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达66.47%。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也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就业去向。
据统计,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超五成选择京外单位就业,200余人赴西部、东北地区基层公共部门就业;西安交通大学2021届毕业生中,不少同学主动选择到西部地区,基层一线等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西部地区就业人数比例达49.61%;中国政法大学有271人选择到西部和基层单位工作。
选调生也成了不少名校学子到基层建功立业的主要方式之一。南开大学有311人从事国家、地方基层就业项目;上海交通大学近5年校本部毕业生赴基层单位定向选调生就业人数总计836人,数量和质量逐年稳步提升;华东师范大学选调生就业人数为 126人,比去年人数增长38人,分布在 2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在行业选择上,金融业、教育行业、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科技行业等都成了毕业生们的热门就业领域。
例如,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签三方就业协议的行业分布前三名依次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北京大学2021届毕业生主要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教育,金融,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就业。
此外,不少具有自身学科特色的高校在就业行业上有明显倾向,体现了自身的办学优势和人才培养方向。
例如,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到国家党政机关就业比例较高,有873人进入机关工作,占落实单位总数的42.05%;北京交通大学在2021届签约毕业生中,到轨道交通行业就业共792人,占签约比例 17.57%;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生从事教育-学历类行业所占比重最大,达42.94%。
投多少份简历,才能收到录取通知书
找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多所学校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来看,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些名校毕业生们也下了不少功夫,从开始求职到找到工作,往往需要几个月时间。
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的报告显示,2021届毕业生求职准备时间较为充分,68.94%的毕业生用一年及以上的时间准备求职。南京大学2021届毕业生求职所用平均时间中,2-3个月为23.17%,3-6个月为26.47%。
对于名校大学生来说,需要投多少份简历才能收到录用通知?不少高校数据显示,大部分毕业生需投递20至30份简历,经过层层筛选后,多数学生会拿到2至3个录用通知。
南京大学超五成毕业生均反馈投递简历份数集中于10份及以内,其中硕士毕业生投递简历份数高于本科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上海交通大学调查显示,本科生平均投递简历13.47份,获得5.47个面试机会,获取2.31份录用通知,平均历时2.52个月;研究生平均投递简历22.23份,获得9.60个面试机会,获取3.25份录用通知,平均历时3.09个月。
此外,南开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平均投递简历31.62份,平均获得面试邀请10.28个,平均收到录用通知3.01个。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生平均投递23.34份简历,与去年相比减少0.87份,毕业生平均每人获得2.92份录用通知,从学历来看,硕士获得录用通知数量最多(3.29 份),其次是博士(2.39 份),最后是本科(2.25 份)。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关系到民生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教育部、人社部等相关部门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各高校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也是就业工作的重要一环。
岳昌君认为,大数据时代,提供充分有效的就业信息对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和效率十分必要。“近年来各高校都会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但是没有全国性的就业质量报告。建议基于高校毕业生总体数据发布全国的总体报告。”
此外,岳昌君表示,为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既要提升高校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又要提高学生兴趣、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程度。
“所谓‘高质量就业’,或者‘好工作’,基本条件是能够让个人的兴趣、专业与职业统一协调起来。按兴趣选择专业,才能有热情学习好;按专业选择职业,才能做到学用结合,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本水平。因此,兴趣、专业与职业的匹配度是衡量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岳昌君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王震、陈键)标签: 毕业生就业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华脉科技股东王晓甫质押336万股 质押期限至2023年6月13日
因个人原因 ST西源董事长刘新盘辞职
因个人原因 孩子王副总经理吴涛辞职
排行
精彩推送
- 多所高校发布毕业生就业报告 名校毕业生去哪儿就业?
- 一年了,这个县为民办实事的承诺兑现了吗
- “冷资源”迸发“热效应” 张家口借冬奥端稳“雪饭碗”
- 大凉山“复兴号”运行满月 打卡胜地变身致富助手
- “下两手棋”,保生产生活双稳定
- 年轻人回村当“职业农民”
- 我科学家建立蛋白质从头设计新方法
- 一天三篇 中国科大成果论文登上《自然》
- 加强科技服务 湖南发布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 我国科学家揭秘青藏高原中央谷地“长高史”
- 央行重磅报告释放信号 货币政策充足精准靠前发力
- 美国通胀率创近40年新高 中美利差收窄无碍人民币“稳如泰山”
- 证监会:维持现有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跨境资金总额度不变
- 央行:2021年主要金融指标有力增长 2022年宏观杠杆率将保持基...
- 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扩容 贝莱德建信获批在广州、成都试点
- 央行报告:中国宏观杠杆率持续下降至272.5%!相比主要经济体...
- 1月经济数据前瞻:节前菜价大涨,猪粮比“二级预警”,CPI、P...
- 中钢协谈铁矿石价格异动:依法强化市场监管 维护市场公平秩序
- “氢”情助力“绿色冬奥” 能源企业加大氢能供应保障
-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创单月新高 专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
- 监管部门强化产品信息披露 规范人身保险行业良性发展
- 全国经济强区扫描:北京海淀“冲刺”万亿GDP,宝安黄埔顺德携...
- 北京2021年度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丰台区62家...
- 央行: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货...
- 数字经济为冬奥会提供强大支撑
- “万里长龙”保供忙
- 国际制造业复苏放缓
- 央行:通胀压力总体可控
- 人民银行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借贷业务管理办法》 7月1日...
- 一月融资“开门红”:充分发力、靠前发力之后,信贷投放如何...
- 海南离岛免税店春节7天销售额19.83亿|海南一周要闻
- 1月社融、信贷新增大超市场预期,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
- 国家外汇管理局:2021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20348亿元
- 官方:2021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处合理均衡区间
- 国家税务总局:3月1日起启动个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
- 保供稳价助春耕 海关助力农用物资高效通关
- 国家外汇管理局:2021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0348亿元
- 国家外汇管理局:2021年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 两部门将派联合调研组开展铁矿石市场监管调研
- 城阳区“真金白银”支持工业经济稳增长
- 国家医保局:今年上半年力求推出种植牙领域地方集采的联盟改革
- 陆地探测一号SAR卫星在轨成功成像 图像质量优异
- 成都生态价值转化新探索:金堂加速打造绿色制造先锋城市
- 退休人员养老金料迎“18连涨” 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也将提高
- 中信证券:能源危机——解不开的供需困局
- 两部委会后煤炭跌价煤股却上涨?分析称看好相关公司业绩表现
- 财信研究评1月货币数据:政策全面发力稳增长,1月社融迎来天...
- 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为何需登记?
- 工信部等八部门:完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 “冬奥币”“冬奥钞”再次预约即将开启!每人限购20套
- 1月CPI数据依旧“爆表”!10年期美债收益率逼近2%
- 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98万亿元,为单月统计高点分析师:预计社...
- 商务部:春节期间我国消费市场总体平稳 冰雪消费迅速升温
- 商务部:网上年货节冬奥特许纪念品销售额增21倍
- 八部委:力争全年为高校毕业生创造200万个高质量就业机会
- 广电总局划定红线:演员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成本40%
- 总量“爆表”!1月社融、信贷增量双双创纪录,释放什么信号?
- 两部门发文推动能源低碳转型 强调顶层设计深化机制创新
- 1月信贷“开门红”
- 拜登老调重弹:通胀年内将会大幅缓解!然而美国人民对此表示悲观
- 八部门:力争2025年大宗工业固废利用率达57%
- 开门红!1月新增信贷社融均创新高
- 深圳双Q试点再升级助力打造国际创投中心
- 先进制造业成为多地新年发力点 这十强城市占领先机
- 重大信号!1月新增贷款4万亿,企业部门占8成!社融增量超6万...
- 明明:中美利差逐步收窄或对资本流动影响有限
- 央行重启百亿级逆回购操作,后续政策怎么走?利率还有调降空...
- 国家广电总局:规范包括演员片酬在内的收入分配秩序
- 央行:1月末M2余额243.1万亿,同比增9.8%
- 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0.05万亿元,同比增10.5%
- 央行: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83万亿元,同比多增2627亿元
- 央行:1月末M2余额243.1万亿元,同比增长9.8%
- 央行: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98万亿元,同比多增3944亿元
- 央行:1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0.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 关注!美国油价达近8年新高,1月CPI今晚出炉,通胀会继续爆表么?
- 人民银行公布1月金融统计数据 M2同比增长9.8%
- 人民银行: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20.05万亿元 同比增长10.5%
- 2021年度昆明主流购物中心销售额、客流量出炉
- 盲盒、冰墩墩、胖虎,为何潮玩总能炒起来
- 商务部:春节期间冰雪消费迅速升温 冬奥会激发消费热潮
- 吴琦:电力市场化需把握环境友好等五组关系
- 拜登政府正考虑对华展开新的贸易调查?外交部回应
- 信贷“开门红”可以顺利实现吗?
- 3月1日起超5万现金存取要登记!一文看懂新政对我们有啥影响
- 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邮寄送达”政策一周年:收寄快件包裹超100万件
- 2021年世界航天发射次数再创新高 中国居首
- 2022年我国已计划50余次宇航发射 发射140余个航天器
- 人民银行:2021年四季度工业企业收入和利润增速企稳
- 两部门:推行绿色低碳交通设施装备,完善充换电、加氢、加气...
- 北京94家博物馆拟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 两部门:建立涵盖能源、应急、气象、水利、地质等部门的极端...
- 两部门:加强新型电力系统顶层设计,鼓励各类企业等主体积极...
- 2021年北京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603.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热点解读: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督总局约谈有关铁矿石资讯企业...
- 两部门:对监测发现煤价虚高企业将第一时间约谈
- 春节短信拜年数量下降 除夕、初一流量数据攀升
- 航运市场回暖推动行业走强 海关总署助力船舶出口
- 新基建与数字经济双重加持 5G行业加速发展
- 新增专项债发行加快 稳增长政策支撑基建复苏
- 中国服装订单回流2000亿:一场短暂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