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发改委:严禁各地以建设氢能项目名义“跑马圈地”、互相攀比

国家发展改革委3月23日在线上召开新闻发布会。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摄

人民网北京3月23日电 (记者许维娜)为避免氢能行业出现一哄而上、低质竞争,如何在规划之初设定好准入门槛,从而让氢能产业实现更好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在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严禁以建设氢能项目名义“跑马圈地”,严禁在氢能产业规划制定、投资规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相互攀比。

会上,王翔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的氢能产业发展总体思路、目标定位和任务要求,合理把握产业发展进度。

“各地方在研究制定氢能产业发展相关规划、支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本地区发展基础和条件,统筹谋划、合理布局,按照《规划》统一部署,不搞齐步走、一刀切。”王翔强调,严禁不顾本地实际,盲目跟风、一哄而上,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造成基础设施和资源浪费。

第二方面,王翔表示,各地方要综合考虑本地区氢能供应能力、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在科学论证基础上,合理布局氢能制备、储运、加注、应用等产业链相关项目,稳慎有序推进项目建设。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严格落实能耗管控责任和生态环保要求,严格执行项目建设、运营标准规范。牢牢把握氢能安全生命线,加大全产业链各环节安全管理力度。严禁以建设氢能项目名义“跑马圈地”。

第三方面,王翔强调,各地方要切实履行本地区氢能产业管理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强化政策引导和支持;严禁在氢能产业规划制定、投资规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相互攀比。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引导和支持,积极推动《规划》顺利实施。”他说。

王翔还表示,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处于发展初期,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部分关键核心零部件和基础材料依赖进口等问题。

如何推进我国氢能产业链的完善与建设,以及氢能技术装备的研究发展?

就此,他回应称,必须坚持创新发展道路,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并在市场应用中迭代升级,才能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转换,从而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王翔表示,要形成高效完备的产业链,关键是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坚持《规划》提出的“创新引领、自立自强”原则,围绕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准确把握产业创新发展方向,聚焦短板弱项,适度超前部署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项目,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建立健全更加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不断提升氢能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力。

王翔表示,《规划》从四个方面对氢能产业链创新能力建设进行部署:

一是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推进绿色低碳氢能制、储、输、用各环节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持续推动氢能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大产品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构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体系。

二是聚焦创新支撑平台。围绕氢能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包括: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布局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开展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发挥科研能力优势,建设重点实验室、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开展氢能基础研究和前瞻性技术研究。

三是聚焦专业人才队伍。支持引进和培育氢能技术及装备专业高端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加快推进学科专业建设,逐步扩大氢能创新研发人才群体;鼓励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夯实技术技能人才和从业人员基础。

四是聚焦国际合作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市场优势,因势利导开展氢能科学和技术国际联合研发,推动氢能全产业链技术、材料和装备创新合作,构建国际氢能创新链、产业链。

王翔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持续加强全产业链技术装备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加快氢能创新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培养一批高水平人才队伍,有效支撑氢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高质量发展需要。

(责编:王仁宏、吕骞)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