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播报:林建海:全球经济逆风而行,中国应夯实五大基础

2022年全球经济面临多方面的挑战,经济增长大幅下跌,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未来全球经济将如何发展?近日,人民网财经就上述问题独家专访了国际金融论坛副理事长、IMF原秘书长林建海。


(资料图)

人民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近期预测显示,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为6%,今年下降为3.2%,明年为2.7%。请问IMF为什么会下调这一预期?

林建海:全球经济增长下调的原因包括新冠疫情的持续负面影响、全球供应链受损、能源和食品价格飙升和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采取货币紧缩政策,以及俄乌战争带来的冲击。IMF认为全球经济最严重的时刻还没有到来,明年可能会更加艰难。

主要表现如下:

一、IMF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下跌将是大范围的,其中占全球经济总量三分之一的经济体今明两年有可能出现衰退。另外,还有25%的可能全球经济增长将低于2%;有10%-15%的可能,全球经济增长将低于1%。

二、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在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物价水平普遍迅猛上升,远超政策部门、经济学家和国际金融机构的预测,其中也包括IMF。去年的这个时候,美联储和IMF都认为美国的物价上涨是“过渡性”的,但近期IMF指出全球通货膨胀压力比预期要更广泛、更持久,并预计今年全球通货膨胀率将高达9.5%。在许多发达经济体,通胀率已接近或超过10%,是近几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和政策应对引发了全球的热烈关注和争论。第一,物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是供给短缺造成的,还是需求过度带来的,或二者兼有?第二,这些价格上涨是暂时的还是会持续下去?第三,当前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和其他国家央行货币紧缩政策的速度和幅度是否得当?如此迅猛的加息会不会引发不必要的经济衰退或加重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第四,由此引发的美元利率大幅度上升和美元升值会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第五,这些国家应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事关重大,值得大家密切关注和认真分析。

三、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面临严重的困难。全球经济的剧烈变化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其中包括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将降低对这些国家出口的需求,发达经济体利率上升和全球金融市场收紧将加重这些国家的融资难度和提高融资成本,美元利率上升和美元升值将大幅度增加这些国家的外债偿付负担,能源和食品价格居高不下将会造成经济危机甚至社会动乱。近期来,若干发展中国家遇到的经济困难就是很好的例证。

人民网:在今后一段时期里,全球经济将会面临什么样的重大挑战?

林建海: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发达经济体来说,控制和降低通胀率是当务之急。IMF认为,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必须继续推进货币紧缩政策,希望在明年能看到其明显效果。问题是美国加息到什么水平才能控制和降低通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认为,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往往是当美国的失业率在较长时间里高于5%时,通胀才有可能得到抑制。而目前美国的失业率是3.7%,要回升到5%并保持在此水平以上,要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而这将会给美国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此外,目前美联储的联邦基金利率是3.75-4.0%。金融市场普遍认为,到明年中期,联邦基金利率要上升到5%以上,才有可能将通胀率真正降下来。

高盛在最近一份报告中分析指出,根据1960-2019年发达经济体85次加息的历史数据分析发现,(1)主要发达经济体加息过程平均约为15个月,美国较长一些,英国和加拿大等国较短一些;(2)平均加息为2%左右;(3)主要央行一般会在通胀率仍然较高的情况下,停止加息;(4)这些央行往往会在停止加息不久后就开始进行降息。美国本轮加息有别以往,加息力度和速度已远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程度。金融市场普遍认为,美国加息将会延续到明年,但美联储将会减缓加息的速度和幅度。

近段时间来,也有观点认为,在其他发达经济体央行加息的同时,如果美联储过度追求紧缩银根、降低通胀,有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经济衰退。因此,货币政策在降低通胀率和防止经济过度衰退之间,处于两难境地。对美联储、欧洲央行和其他发达经济体央行来说,仍然任重道远。

第二,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来说,应对低增长、高物价和高债务是当前面临的三大紧迫问题。特别在债务方面,今年美元利率的大幅度上调和升值进一步加重了这些国家债务的严重性。由于这些债务大多是以外币,特别是以美元计价,这些国家面临美元利率上升和美元升值带来的双重风险。例如,在土耳其、乌克兰和阿根廷等国家,60%以上的政府债务是以外币计价的。此外,在许多新兴市场国家,本币债务的很大一部分是由外国投资者持有的。所以,当外部金融环境发生变化时,这又增加了另一重风险。此外,一旦全球金融市场形势逆转,这些国家将可能遭遇大规模的资本外流,造成进一步的融资压力。

第三,从中长期来看,许多经济体还面临经济增长长期停滞、劳动生产率增长乏力、劳动力人口数量下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压力。应对这些挑战,必须加速经济创新和结构性改革。纵观世界发展史,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和动力。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来说,促进创新、利用新科技更是推动生产率增长、缩小与发达经济体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从长期来看,增强全民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改善人力资本是不断创新和提高吸收和应用先进技术的重要保障。

第四,在全球层面上,“去全球化”的声音此伏彼起,给全球经济发展和合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高歌猛进的经济全球化给所有经济体和绝大多数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新老产业的更新,知识、技术和信息的广泛传播,促进了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IMF的研究发现,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平稳的物价水平,降低了高收入家庭的三分之一的平均生活成本,也降低了低收入家庭的三分之二的平均生活成本。

在过去的教科书和实践中,我们相信,货物、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进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今,有人提出了“朋友支撑”,也就是要加强在所谓的“盟友间”做生意,减少对“非盟友国”的依懒,以确保关键货物供应的可靠性。这种思路的转变将对未来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和后果。

此外,近年来地缘政治风险的加剧,特别是俄乌战争中采取的一系列经济制裁措施,包括使用国际支付手段进行制裁和冻结国家央行外汇储备,使全球经济的“碎片化”变得日益严重。在今后若干年中,经济“集团化”和“区域化”有可能会继续加剧,给全球经济的合作和发展蒙上阴影。IMF在最近一份报告中指出,由于亚洲国家与其他地区贸易关系十分密切,其受地缘政治风险和全球经济“碎片化”加剧的影响更为突出。比如,美国近一半和欧洲三分之一的进口货物都来自亚洲国家;另外,亚洲国家对关键商品的需求也占全球总需求的一半以上。该报告的场景分析显示,如世界出现两大贸易集团,两者之间发生能源和技术脱钩,那么将会对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害,永久性的降低1.5%的全球经济(相当于1.4万亿美元)和3%的亚洲经济。

第五,迎接气候变化,促进绿色转型,即是挑战也是机遇。要实现将全球平均温升幅度限制在2摄氏度以内这一目标,各国需要大幅减少温室气体的净排放量。绿色转型不仅意味着产业结构的转变,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对资金投入的大量需求,还将带来劳动力市场的转型,不同职业和行业的就业机会将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全球数字技术的研发,特别是金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全球经济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但也带来了新的金融稳定风险以及对金融监管的挑战和要求。

以往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国际合作是克服经济危机唯一和最有效的途径,全球挑战需要全球应对。但如今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挑战远超近几十年中出现的经济金融危机,特别是地缘政治风险的加剧、“去全球化”情绪抬头和全球经济“碎片化”日益严重,使得寻找和达成全球应对方案愈发困难。面对困难和挑战,加强国际社会交流和沟通,包括官方和民间的努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建设一个稳定,更有韧性和包容性的全球经济需要所有国家的共同努力。

人民网:面对这样的全球大环境下,中国应该怎么做?

林建海:在不确定性不断加剧的全球环境下,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质”和“量”,两者缺一不可,这是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逐渐跨进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键。基于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以下五个方面值得重视。

一要保持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这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二要转变发展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是要从技术学习型增长转变到全面依靠技术领先型增长。这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三要不断完善金融体系,进一步促进和发展服务业,这是高质量发展的桥梁。

四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交流,包括贸易、金融、投资、人文教育交流等方面,也包括主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活动和决策等。这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五要持续推进普惠、包容和绿色增长,提高人民福祉。这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责编:赵竹青、高雷)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