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书记校长要访企促就业,也要强专业重培养

原标题:书记校长要访企促就业,也要强专业重培养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高校党委书记、校(院)长及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广泛拜访企业,积极拓展就业岗位,大力促进学生就业。

《通知》提出了两个“100家”,即新建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院校(含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要坚持实地走访为主,“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每所学校书记、校(院)长正职共拜访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少于100家;对就业去向落实率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高校提出明确要求,每所高校校领导班子新开拓用人单位不少于100家。

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数量空前,对学校和社会都提出了新课题。关键是,目前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影响,就业形势更趋严峻复杂。教育部应时提出新要求,深入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意在督促学校千方百计开拓更多就业创业岗位和机会。对部分高校分别提出的“100家”的要求,更是有所侧重和指向。

实事求是地讲,校级领导都很忙,需要处理的事项成堆,从现在算起,这个毕业季所剩时间差不多也就是100天。所以,教育部《通知》对校级领导的要求不算低,需要领导们拿出时间真走访、真拜访,千万不能变成纸上文章。对两个“100家”,笔者认为是从行政管理角度出发教育主管部门不得不列出的数字,以此表示教育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并督促高校切实落地。实际上,每所学校的最终就业效果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校领导拜访的目标对象不准确,即使超过“100家”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这次的行动主题是“用人单位大走访,全员联动促就业”,也就是说,不仅是校领导,还要组织发动专任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等广泛参与,扩大参与范围和走访的覆盖面。从现实情况看,这样的行动确实有必要,信息收集面更宽、参与人员更多、交流更为充分,给学生找寻到的可能机会也更多。

从根本上讲,不管是书记校长还是普通教师,到社会上推介自己的学生,帮学生寻找就业岗位机会,这方面工作的确十分重要。同样重要且有时更重要的是,被推介的学生确实适合社会需要,能够胜任企业岗位,是市场之所需。毋庸讳言,就业困难的学生中,有的属于结构性就业难,这主要缘于某些专业原来招生较多,超出了社会的需要,比如部分艺术类专业毕业生——正因如此,国家正在调整艺术类招生方式和招生规模。

而对学校来讲,除了少数偏重学术型培养的高校,大多数高校都需要认真看待社会需求,不能囿于既有办学资源,继续举办某些已经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高校有时候不能及时调整专业,不仅跟管理层的理念有关,也跟专业教师团队有关。显然,缺乏相应师资,要么不可能举办新专业,要么举办了新专业但办不好。当下的社会情境已不同往昔,新技术、新行业、新职业对学生的需求有了很大变化,高校对应社会需求虽说有迟滞性,但如果延时太久,学生就业就会成为问题。

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都是有侧重的,大多数高校的办学是面向社会需求,高校不再是原来所说的“象牙塔”——以前大学教育资源稀缺性较高,能上大学的学生较少,精英身份属性较强,就业在很多时候不是问题。目前的情况是,高校毕业人数已有上千万之多,考研人数已有457万之多,这些数字意味着“卷”的程度已经相当高,也意味着对高校专业设置提出了新要求。

书记校长挂帅,全员上阵走访拜访用人单位,一方面可借此机会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深刻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形势;另一方面,可回头审视高校自身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就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及时调整和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求书记校长访企促岗,不只是为了应对眼前的就业,也是要更好地谋划未来的专业安排、招生规划与人才培养。

社会需求变化快,以笔者所在的新闻传播学为例,技术带来了传媒生态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跟原来几乎完全不一样了。有些基础性的素质要求固然还在,但对技能性的要求已经今非昔比,而人才培养是个慢功夫,专业一旦开设、培养方案一旦确定、师资配备一旦到位,转身速度往往难以和社会需求的节奏保持一致。应该讲,这在全世界都一样,都存在大致相同的问题,教育规律使然,但也正因为如此,凡是转身迅速的高校,毕业生就会更受欢迎。

经过这次书记校长访企促岗专项行动,相信很多高校都会有很大触动,也相信高校对加强人才培养会有更多实际行动。毕竟,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一个巴掌拍不响,慢功夫要有新活力,才能更好地回应社会需求。

(责编:乔业琼、陈键)

标签:

精彩推送